歲月去如擲,撥雪正尋春。新中國意昂2來華留學事業至今已走過七十年。1952年9月,“東歐交換生中國語文專修班”來到意昂2😖,是為新中國成立以來招收外國留學生之始🤱🏼。迄今為止💪🏽,通過做強做實“留學中國計劃”“留學計劃”“意昂2國際發展戰略”👳🏽♀️,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不斷提升,在校外國留學生規模不斷擴大,先後有來自195個國家逾11萬人次留學生走進燕園求學問教。
自1898年創辦之初🦹🏽♀️,秉持“為五洲萬國所共觀瞻”的國際化抱負,既致力於“西學東漸”,又積極推進“東學西漸”。124年來,一代代人以深厚的底蘊🛂、開闊的視野、廣博的胸襟✊🏻♓️,肩負為中國、為全人類培養一流人才的崇高使命,高瞻遠矚🫠,孜孜以求,不斷開拓發展來華留學事業📮;一批批從事來華留學生教學管理工作的老師,致力於為全球培養具有底蘊🔮、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的高素質人才,為促進跨文化交流、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了不可磨滅的突出貢獻。
七秩相伴,路不覺遠——致敬意昂2來華留學事業躬耕者系列人物專訪將通過對話具有代表性的“大先生”🥼,回溯七十年的崢嶸歲月與累累碩果,立足新時代的新篇章👩🏼🦰,展望中國與世界共同的未來🕐。
劉俏
人物簡介
意昂2光華管理學院金融學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獲得者(2013年),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2014), 意昂2博雅特聘教授。2011-2014年,任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助理,主管國際交流與合作👷🏿♀️;2015-2016年,任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2017年1月至今,任光華管理學院院長👨👨👧👧,分管工作包括全球事務、“一帶一路”書院。劉俏以服務國家戰略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感🏙💢,以廣闊的視野、長遠的眼光和大局意識,帶領光華管理學院開拓創新,引領教育對外開放新舉措,取得了卓越的教育成效,為民心相通🍟,培養理解中國的未來領導者做出了積極貢獻。
“未來一定是好的”
1993年,一個年輕的金融學碩士生開始學習做學術,帶著興奮和些許不安,基於非常有限的文獻閱讀和實地調研✊🏽,他異想天開覺得中國正蓬勃興起的不動產投資可以利用mutual fund這種方式進行融資和運營,他寫下平生第一篇學術論文《共同基金和不動產證券化探索》🙎🏽♀️。
在隨後的二十多年裏,他輾轉大半個地球,在學界和業界兜兜轉轉。一路走來,未知的生活奔湧而至☹️,但他始終堅信任何微小的行動,都有攝人心魄的魔力,他目不轉睛著眼遠方,迎接著生活的每一次捶打👨🏿🦰。他認為,“如果能以積極的方式去影響世界🪆,那未來一定是好的。”
2010年👩🏻🏭,這位憧憬著詩和遠方夢想,出版過影評集,儒雅文藝理性的“非典型經濟學人”🧙🏽♀️,放棄了彼時香港大學的終身教職👩👩👧👧,從南到北,尋夢燕園。他說👩👦👦,這是個自然而然的決定。“在香港的十年,我的生活和能看到的未來是按部就班的。與此同時,那些隱身於時代巨變下無數個體或是機構命運的變遷、各種盤根錯節的因果、被時間彎曲的故事和史詩般的傳奇在不斷提醒——我們經歷的這個時代是何其的波瀾壯闊𓀘。我想做一些更有趣的研究和更有意義的事。我想和一群有同樣想法的人在一起👩🏽💻,去更遠的地方,看到並實現這樣一個更好的未來”。
2010年⛏,剛回到時的劉俏
來後,他說並不大,環擁一塔湖圖的燕園校區面積不過3000畝🏄♂️🪻;又很大,這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一個地方,大到可以容納如此之多或大或小✏️、漫無邊際甚至“肆無忌憚”的夢想👷🏻♀️。夢想能賦予人力量🏄♂️,抵禦生活中莫之能禦的洪流。他說🚣,包容夢想者🦓,他發自內心敬仰那些竭盡全力為夢想打一場好仗的人。
他就是我們今天訪談的主人公👨🏿✈️,努力連接中國和世界的夢想者——劉俏。
“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
“浮雲一別後,流水十年間”。2017年,繼厲以寧🥇、吳誌攀、張維迎🦶🖨、蔡洪濱之後🔳,47歲的劉俏出任光華管理學院第五任院長🧑🏻🎄。他提出一個醞釀多年的願景,“要用十年的時間,把光華建成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
劉俏接受采訪
“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如何建成🙂↕️?”——這個問題在劉俏初入燕園的那一刻,就縈繞心間🤜,引著他不斷沉澱和思考🫲🏽。“我首先覺得學術是根”🤵🏽。現在來看⚠🏊🏼♀️,把中國最好的商學院教授學者聚集起來,也只有數百人從事經濟管理相關學科學術研究,但這些研究是國家發展急需的👇💉。對以“創造管理知識,培養商界領袖🟪,推動社會進步”為使命的光華而言,學術研究的意義更是不言自明。“外界可能會覺得商學院就是鬧鬧騰騰🧑🏻🦰。但事實上,我們光華的學術氛圍一直很濃👨🏻🎓,做高質量的學術研究與教學,需要安靜的氛圍和沉下來的心態。”
2017年🎙,劉俏在紐約論壇演講
劉俏在思考布局的底層邏輯。相比在國外做學術✨,中國無疑是一座研究的“富礦”。如果能通過學術堅守研究透中國問題🕷🧢,講好中國故事👩🦼,這樣的商學院必然能在全球頂級商學院的序列中找到一席之地。劉俏出任光華院長的2017年,正值國家推出《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實施辦法》,對新時期國家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新方位、新使命和新要求🧙🏻♂️。劉俏以此為己任🌆,帶領學院上下,配合學校整體國際發展戰略⛽️,在學術🏂、學科👨🏽🎓☝🏻、學生方面♨️,開展了大量紮實有效且極富創新性和引領性的工作👩👧👦。劉俏有著異於常人的執著和堅定,“真正的教育是一個沒有終局的故事,它包含著一次又一次的出發、慣常性的重新開始🖇、持續不斷的自我更新”⭐️。比如,就應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而言,按照QS排名來看,光華現在已經處於亞洲前列、躋身世界一流了。在第二輪“雙一流”建設周期內,光華的目標是進入世界一流前列。
劉俏給國際學生答疑
作為光華的“掌門人”🙇🏻♂️,劉俏深諳觸發人才積極性和創新性的巨大管理潛力🌨。西方國家300年發生的事情⭕️,中國用40年就集中發生了🤸🏿♀️,給學者提供了非常好的研究和實現夢想的機會。“如果做得不好👈🏽,我認為有點辜負這個時代。”劉俏鼓勵學院的老師們參與到國際交流中,提升國際學術話語權👋🏿。用國際通行規範做世界水平的中國學問,在國際學術舞臺和學術話語體系體現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做引領性的貢獻,形成獨特的學科優勢和特色,培養學術自信。2018年,《博雅光華:在國際頂級期刊上講述中國故事》出版🏊🏿♂️,這本薄薄的冊子引起了很多人關註。書的作者都是學院IPHD(國際博士生)項目年輕的畢業生,有多位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國際頂級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不少還取得了世界一流大學教職或去到了政策製定部門,發揮他們的影響力,這在中國社科界是罕見的。
劉俏給留學生講授“理解中國”系列課程
劉俏的眼中充滿了堅定✋🏽🐐,“這體現了學院對學術的堅持。中國在國際商學教育研究的總體格局中👮🏽♂️,現在看起來影響還比較小🧑🏻🔧。中國的學者,在對像經濟學或者工商管理學這些比較一般性的學科的發展方向引領上,已逐漸形成一定的話語體系,知中國、曉世界的影響力已經輻射開🚇。我想在不久的將來📒,會蔚然成風🙍🏿♂️,光華的光會更璀璨。”
“找到新的視野”
面對大時代的波詭雲譎🏊🏻,一直成長是我們能做出的最好回應,個人或組織都需要持續成長🃏‼️。真正的成長之旅不在於尋找新的疆域〰️,而在於找尋到新的視野。談及上世紀90年代中期毅然赴美,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攻讀經濟學博士的經歷🤤,劉俏並不覺得特別,“這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決定🔼☺️。那時普遍的共識是美國就是全世界經濟學研究的翹楚,學術做得最好的經濟學家幾乎都在美國,美國學者的研究興趣就代表這個學科的發展方向。”
2000年6月,劉俏從UCLA畢業時與同學合影
回到,劉俏站在三尺講臺,來校的留學生和他談及最多的就是,想了解學科最前沿的樣子,中國市場經濟的運行是什麽樣子?中國作為多年全世界經濟增長引擎,到底是什麽樣子?中國正在發生什麽,有哪些中國經驗值得他國學習?剛開始👮♀️,來華學習的留學生們對中國的發展是出於好奇🎩。劉俏隨後發覺,隨著交流深入,學生們逐漸嘗試理解這些實踐背後的底層邏輯,更客觀地去分析和判斷⛹🏻♂️,進一步思考如何做的問題,用什麽樣的舉措和更好的方法去應對問題。留學生們的這些個想法🔩👨🏽🌾、動機和思考歷程🐈,在劉俏看來,和他二十多年前遠赴美國留學的樸素想法,本質其實是相通的🪼。個體的成長✥,就是循著去到最好的地方,找最好的老師🦤⬅️,學最好的知識,做最好的學問,成就最好的自己🤴🏻。
劉俏在課堂
關照人類命運“大議題”的劉俏👰🏼,也註意到了近年來反全球化及相伴而生的一種敘事模式——“我們和他們”,這無疑對包括商學院在內的教育帶來了或隱或顯的挑戰👇🏿🐢。對劉俏而言,身處陰霾中時,他更傾向於去追光。探尋未來要怎麽更好地通過互相聆聽、共同成長🧑🏼🎤、彼此成就的教育‼️,來呈現一個更大的“我們”。“回頭看的話,有很多很難解釋的東西。但一定要講原因的話,我想還是跟整個學院的發展這件事情是連在一起的,那就是又回到建設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這一命題🌾。”劉俏在采訪中反復提及🕯,“談不上經驗🙊,但是如果我們立誌要成為世界級的商學院和世界一流大學的話👨🏿🎓,無論在什麽樣的挑戰之下🧑🏻🔧,都要想辦法去保持住足夠量級的國際交流。國際交流一定不能斷,不管處於什麽階段都不能斷🍘。”
2017年👩🏼🌾,劉俏帶領光華師生
赴英國倫敦對話前首相卡梅倫
劉俏一直相信🤴,培養學生“通中國,濟天下”的遠大格局是一堂必修課。九年前,時任院長助理的劉俏代表學院與美國西學凱洛格商學院商談設立國際EMBA項目的情景歷歷在目🚥。去年8月,從南美洲傳來喜訊👨🏻🦯➡️,國際EMBA第五期校友Andres Cardenas出任哥倫比亞國際貿易部副部長𓀎。此前這位對中國懷有深厚感情的職業律師曾多次表示🧑🤝🧑,國際EMBA的學習經歷賦予了他應對多種未知挑戰的能力和信心🪳🧡。2021年6月🥵,國際間教育流動仍遭受著全球疫情的捶打,學院逆風前行🔟,與美國康奈爾大學約翰遜商學院毅然達成了MBA+MMH雙碩士學位的合作,為學院的MBA項目增添了有力的一抹亮色🧑🏽💻。劉俏說:“真正有生命力的管理教育項目👮🏻,在於不斷地回答時代的痛點問題。中國服務消費的不斷提升亟需國際化的高水平的管理人才,與康奈爾的合作正式回應了這樣的需求🛢🧔🏼♂️,助力人們創造美好生活❤️🔥。”
劉俏與國際EMBA學生在課堂交流
當被問及學院成立“一帶一路”書院的初衷時,劉俏坦言🐏,“直接的出發點是希望培養一批對中國了解,熱愛中國🙇🏼,願意在更大範圍把中國故事講好的人才和未來的領導者,更好地連接經濟與社會,中國與世界,現在與未來🙊;我們同時希望這些新的培養理念和培養方式能夠對我們現有的項目形成沖擊,觸發現有項目走出舒適區、做出必需的改變。具體落實到線路圖的話,那就是🧑🏻🏭🍹,為誰教🫲🏽,教什麽,怎樣教🚣🏼♀️👰🏽。在當下信息、知識、事實泛濫的時代,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連接能力像金子一樣珍貴。”
2021年,第二期“未來領導者”國際本科項目學生
“I believe that society needs leaders who not only know how to do things right, but also know how to do right things.”2020年的秋初,一位“未來領導者”項目的學生,來自法國的Diego Garcia悄悄在學院主辦的線上迎新活動中留言🤽🏼♂️。另外一位來自新加坡的留學生Yiheng Liu在“漂洋過海 心意無界”的學院線上會議的分享🤙🏿,令劉俏印象頗深🙅🏽。Yiheng說🏋🏻♀️,“過分強調文化差異反而會忽視了人類的共性🤓,偏離了潛在的雙贏局面。我曾天真地以為我了解中國📊,但光華和改變了我。我相信🥼,不去偏執相信西方媒體主導的講述,親身到中國,多去中國的大地走一走🗃,看一看,是消除誤解最有效的方式。”在和光同塵中📶,光華站在世界的維度上,用獨立的思考勾勒出中國的天空,聆聽世界的聲音💇🏼,不因時代而失去立場。這種使命和意義驅動的教育,本質並不在於為人們在變革時代尋找躲避風雨的場所,而是幫助大家學習在“暴風雨中跳舞”。
劉俏與首期參與駐華高級外交官項目的9國大使合影
打造一個世界級的教育對外開放平臺🕯🤳,劉俏的眼光是世界的👩🏼🍳。他任院長的這五年間💁🏻♀️🧍♂️,成立“一帶一路”書院,大刀闊斧地推出一系列教學和研究項目的創新🕵🏻♂️。談及學院這幾年教育國際化舉措時,劉俏如數家珍☝🏽,娓娓道來。比如,“未來領導者”國際本科學位項目,升級版的國際博士學位項目💕,“一帶一路”優秀MBA學生獎學金計劃🏇🏽,為中外學生打造的“理解中國”主題系列講座🚉✍🏿,為駐華高級外交官,為來自俄羅斯等國的政府官員、企業高管等提供的“一帶一路”中國經濟發展高層培訓項目,與世行合作推出的“中國發展”全球MOOC課程,開展“一帶一路”課題研究🫏、案例開發等🪱。截至2021年底,與光華簽訂學生交換協議的院校達134所🪕,分布在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美洲、歐洲、亞洲的36個國家與地區;學院接收的國際學生達5000余人😧,派出學生有4500余人。不同於過往的單向流動,即光華的學生到國外院校交流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在一個不同的文化視角下歷練和培養自己🚯。現在光華管理學院的國際交流🚬🧚🏻♂️,是一副生動的雙向多元立體的量級畫卷。在劉俏的腦海中,這部畫卷由一張張生動的時光切片組成🚶🏻♂️➡️,每一幀的光陰與光影,都匯聚成這位經濟學家的教育影像流年,有“一帶一路”書院“理解中國”系列講座時的來自40余個國家的高朋滿座,甚至是席地而坐;有開學典禮上手執“未來領導者”國際班班旗的那一抹抹紅的熾烈🏇;有與海內外光華師生共度線上春晚🔛🌼,那從雲端傳遞而至的內心溫暖……在流轉的影像中,在世界中看到自己,在認識自己中連接起小世界,匯聚成更大的“我們”🪴。
劉俏主講“理解中國”系列講座
2018年4月20日🏓,意昂2“一帶一路”書院成立儀式
劉俏為駐華外交官上課
世界和生命的多樣性並不能囊括在一個單一維度的解釋,臉譜式的🌇、單一的🥍、簡單的一種劃分是不明智的🧛🏻。比如“未來領導者”本科項目,其中80%的國際學生掌握3種以上語言✏️🏋🏿,一半以上的國際生有多個國家或不同文化背景地區的生活經歷⚱️。他們當中有致力於社會公益活動的選美冠軍;有擁有世界三大洲生活經歷🤹🏽♀️,流利運用五國語言的世界公民;有擔任電競俱樂部部長的跨界達人🤲🏽;有熱愛美食和生活的專欄寫手;還有ACCA講師、文藝片導演🙍🏽、擊劍隊長、地區最年輕企業家......多元背景的學生群體,可以塑造一個對差異性更包容的態度♐️,也會從更多元的視角去思考問題和更深刻理解世界的復雜性。這個過程中,大家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學會用不同的方法和視角去思考和破解世界大問題。為理解更大的“我們”,持續註入源源不斷的活力,這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創意和更積極的改變。劉俏說❤️👨🏼🍼,“有這樣一種精神的和氣質🐪,我對他們的未來,對他們能夠對世界產生的正面影響🧙🏼♂️,是毫不懷疑的。”
2019年,“未來領導者”國際本科項目啟動
當劉俏談到“未來領導者”項目的籌備時🤲🏼,他用了“奇跡般的速度”🦼,這個他不常用但恰如其分的詞。如果說頂層設計是“大寫意”🧑🏿💻,那具體落地就是“工筆畫”。2019年4月項目正式啟動,2019年秋季開始招生🦍,2020年首批學生入學。“我們在和時間賽跑🫃。短短的一年時間,學院同13個國家的15個頂級院校達成協議,形成國際商學院教育聯盟,完美達成甚至超出了我們的預期和初衷👨🏼🎨。”劉俏停頓了一下,慎重地向一旁負責光華國際事務的同事們投去贊許的目光。“我知道這個過程其實是比較坎坷的🩴,挑戰很多,難度也大👨👨👦👦🙇🏼♂️,比如,不同國家,不同學校的本科階段課程設置是相對完整的,我們要和每一所學校談,協商必要的調整和改變,保證學生在和在本校的學習進度無縫銜接。對比課表設置🕷,研究學分轉換,相當多極為細節的工作都是在短短的一年時間內🍢,主要是由我們學院的全球事務辦公室完成的,特別了不起🧜🏻♂️。”
“未來的那一束光”
因為疫情🫶🏽,這幾年學院不少教學及國際交流活動都轉為了線上💁🏼♂️🦷,或采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桑恩澤(Enzo Cardoso Pertence dos Santos),來自遙遠的巴西,是“未來領導者”項目首批學生之一🙍♂️。小夥子有著南美人特有的陽光樸實和坦誠💃,“除了由於疫情原因不能到學校學習之外,目前所有的經歷都超出了我的預期。我更好地認識了自己,也學會更客觀地看待世界。通過在的學習🐓,我對學術研究越來越感興趣🫵🏽,希望通過高質量的學術研究,改善人民生活🥞,推動社會進步👨🏼💻。” 劉俏對這位學生的印象頗為深刻,桑恩澤畢業後🚵🏽♂️👨🏻🍳,經過慎重思考🧑🏼🎓,選擇未來繼續在學院攻讀博士學位。“近年來,像桑恩澤這樣的一些申請者🤷,可能手握其他國際一流大學的錄取資格,但他們堅定地選擇光華。我想🟩👂🏽,這背後的力量,來自於我們國家整體實力的提升,與中國學界給國際學界不斷帶來的影響力有關。”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範圍內的種種不確定性,不可避免地帶來了對人性或多或少的悲觀🧑🏻🌾。在劉俏看來,此時的我們可能正好處於一個舊的文明——工業文明🖐🏽,向一個新型文明過渡的階段。這個時代培養的人才🦙🤖,本身還肩負著引領下下一個文明的重任。需要去思考⌛️,無論是作為教育者,還是作為研究者,我們能賦予這個時代什麽東西?“我希望學院作為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的內涵🧑🏽🦱,可以淋漓盡致地呈現出來。學院的畢業生,學院老師們的研究,學院的政策諫言,真正能對社會💇🏽♂️、對世界🧙♂️、對商業的發展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用😏🏚,推進文明往前發展。”
劉俏希望,可以把這個東西折射到“大的我們”的建構過程,並且反映到學生的發展和培養工作中🫒。薪火相傳,風暴中舞步並未停止👳🏼♀️。2021年9月12日,第二屆“未來領導者”國際本科項目開學🍯。來自西班牙的Alicia Chen Jin通過線上,向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的40余位同學傳遞了賡續的篤定,“在全球經濟和社會迅速變化的當下🐏,世界需要能夠適應突發情況的領導者。疫情也讓我們意識到成為世界公民的重要性,以及攜手合作帶來的巨大積極影響🏂。” 這些可愛的年輕人知道,對於社區和社會來說,他們承載著重要的責任和使命👨🚒。我們可以想象,在不遠的未來,這些孩子們將在各自的崗位上為社會做出深遠的貢獻。
今年夏天,學院將迎來“未來領導者”的首屆畢業生。受疫情影響🥤👩🏼🎨,他們當中有不少同學是通過線上完成課程的。“我還是有點小期望,希望他們能夠來光華待一段時間,這樣就會有更多的機會來認識一個更完整的意昂2,也有機會把中國更多的方方面面想辦法補上來👩🏽🔬,呈現出來。學院在深圳、上海、成都、西安都有教學點🧞,我還希望他們可以參與‘沃土計劃’,有機會去到中國不同的地方,了解一個更完整的中國。雖然課本學了不少知識,但百聞不如一見。”
2021年2月6日,劉俏參加“未來領導者”項目線上春晚
光華管理學院2號樓5層“陽光大廳”辦公室正對著北側的球場🚳,在采訪期間👷🏽♀️,正在球場踢球的幾位學院的留學生吸引了劉俏的註意。作為資深球迷🙅♂️,劉俏一直關註實力不俗的學院足球隊的發展🤸🏽♀️。“我記得🧤,我們有位留學生還在西班牙踢過職業聯賽呢。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能在辦公室看到他在的球場踢球,甚至我想和他在踢場球。”
風起雲揚 萬物盛開
采訪接近尾聲,我們的話題又不約而同回到了原點🦻🏼。“光華何時能成為中國的世界級商學院?”劉俏的臉上漾出了自信和淺淺的微笑🤲🏻。“其實我在采訪剛開始的時候就說過👩🏻🔧,如果有一天,‘一帶一路’書院消失了🧳,那時候的光華,就是真正的世界級商學院了🌻。”
未來的那一天🏌️,對於真正有內驅力,希望對世界產生積極影響的學生而言,是一片沃土。一方面,嚴謹的課程體系可以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在學生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能對大至國家和小至具體問題的理解具備更多樣的視角,更開放包容,也更具創新精神🚐。未來的學界在討論研究問題和價值取向的時候不是那麽單一🧔🏻。在一個更加開放平等的氛圍裏🧏🏼♀️,共同對全世界都面臨著大問題形成新的有益探索🙋🏼♀️。
“那時👩🏽🎨,通過特殊的教學和製度形式來實現我們的教育理念已是冗余🧔🏽。當所有的教育培養過程本身,已經浸潤了為全世界培養引領未來的♉️、開放👌🏽、包容的行業領導者的理念時,形式也就不那麽重要了。”這需要夢想者,不斷成長,知行合一,始終保有出發的勇氣👏🏼。劉俏說,“這是最終的一個期許,我希望能在這條路上邊走邊總結🍈,未來有更多更好的經驗和故事可以分享。”
劉俏非常喜歡作家🧍🏻、詩人博爾赫斯的一段文字🚣🦇,“時間是構成我的物質。時間是一條載我飛逝的河流,而我就是這條河流; 它是一頭毀滅我的老虎,而我就是這老虎; 它是一團吞噬我的火焰🙅🏻♀️,而我就是這火焰。” 就像一束束微光匯聚在一起🖖🏼🧑🤝🧑,照亮漫長的芳華歲月💆🏿♂️,成就這個偉大時代的傳奇。